2025-04-07 09:59:11894
今天我们来探讨三个问题:
第一,之前转去东南亚建厂的企业怎么办?
第二,北美现在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唯一的机会吗?
第三,中国制造业企业后续应该如何应对?
之前转去东南亚建厂
的企业怎么办?
美国现在对越南加征46%的关税,对柬埔寨加征49%的关税,稍微低一点的,比如新加坡10%,菲律宾17%。
现在东南亚的成本优势没有了:越南制造业成本已超过中国本土,以电子代工为例,关税后成本较深圳高12%-18%。
所以现在我们接着转移,有几个方向:东南亚内部、回流中国、转向北美、分散布局。
迁往孟加拉国,虽然税率37%但人力成本更低;
对供应链稳定性的要求比较高的,比如半导体、精密制造,可以回归长三角、珠三角;
转向北美,利用美墨加协定(USMCA)关税豁免,或者再直白一点,就是去美国,那就正合了特朗普的意,我们下一个部分说;
最后,分散在其他国家,比如印度、沙特、阿联酋,但各有各的劣势。
当然并不是说只有转移才是唯一的出路,本地化营销和本土化建设,做好当地资源衔接,未尝不是一个办法。
北美现在是中国企业
走出去唯一的机会吗?
并不是唯一的机会,但却是短期内规避关税的重要跳板。因为对于加拿大和墨西哥,符合《美墨加贸易协定》的商品可以获得豁免。但是,前期投入成本、风险并不可控,中国企业直接进入北美市场,其中存在的文化差异、团队建设风险依然巨大。
但话又说回来,其他的潜力市场,也非常值得我们的关注。比如俄罗斯、中亚、中东、非洲等:俄罗斯的汽车、非洲的工程机械、沙特的家电...
中国制造业企业后续
应该如何应对?
我们看到,贸易战正愈演愈烈。制造业企业今后的出海之路,除了加强产品与技术的修炼之外,应对之法还有:
刚才说的多元化目标市场算一个。
在供应链方面,“中国+墨西哥+东南亚”的“新三角贸易”,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兴趣?我们下次聊。
如果汇率方面能够对冲美国加关税的影响,那么我们受到的影响能够稍微得到缓和。
当然,等,有的时候也是一种策略,谋定而后动,先看看各国针对此次懂王关税的应对策略,看看会不会有扩大化的趋势,也可以。
但最重要的,我认为最能够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,倒是可以效仿“苏秦合纵*”。
*合纵是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提出的外交策略,通过游说燕、赵、韩、魏、齐、楚六国结成联盟,共同对抗强秦。核心逻辑是弱国抱团制衡强国。
我们中国之前推动RCEP形成了覆盖15国的贸易圈:2024年区域内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38.6%,可以有效对冲欧美市场波动。与东盟合作的深化,相当于将“抗美联盟”转化为产业链协作体系。再加上通过中欧班列强化与德国、匈牙利等欧盟核心国的合作,就能够削弱美国主导的“供应链去中国化”压力。
那么,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此次对等关税引发的供应链重整机会,立足老市场,进军新市场,任他老美张仪计,我自苏秦破局奇!
最后,宽慰大家,虽然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,但是,“风浪越大鱼越贵”!大范围的关税政策除了会导致全球贸易总体量的动荡,也会带来产业链关系的变迁,那么这个时候机会也就来了。
特易资讯陪你一起做好外贸